你或许不曾留意,但安徽的水雨情监视系统,正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每一滴水资源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水雨情监视不仅是一项技术,更是一种责任,一种对自然的敬畏,对生命的呵护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徽,看看这个系统是如何运作的,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。 安徽的水雨情监视系统,是现代科技与水利工程的完美结合。这个系统通过实时监测降雨量、河流水位、水库蓄水量等关键数据,为防汛抗旱、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。在安徽,每一个水库、每一座河流,都有专人负责监测,每一个数据都经过严格的分析和评估。 以响洪甸水库为例,这个水库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,集成了水雨情测报、闸门监控、大坝安全监测、视频监控、洪水预报调度等多个系统。通过这个平台,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水库的水雨情信息,大坝的安全状况,闸门的运行状态,甚至可以远程进行洪水预报调度。这种科技的应用,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,更大大增强了防汛抗旱的能力。 今年以来,安徽的平均降雨量仅为常年同期的一半,旱情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严峻的挑战之一。面对这样的旱情,安徽省水利厅采取了一系列科学调度水利工程的措施,确保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。 在淮河流域,省水利厅联合调控临淮岗、蚌埠闸等关键水利工程,成功拦蓄了来水,使得淮河干流水位高于往年同期水平。这些措施不仅为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,也为保障沿淮淮北地区的春灌用水需求奠定了基础。 此外,引江济淮工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这个工程从长江向淮河跨流域补水近6000万立方米,为沿淮淮北地区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。驷马山引江工程和淠史杭灌区也通过提调江水,保障了合肥等重要城市的供水安全以及农业灌溉的需求。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,安徽省水利厅把提引外水作为关键性措施,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水源保障作用。今年以来,调度引江济淮工程从长江向淮河跨流域补水5936万立方米,调度淮水北调等骨干工程向淮河以北调水2.13亿立方米。 这些措施不仅缓解了沿淮淮北地区的春灌用水需求,也为合肥等重要城市的供水安全提供了保障。此外,沿江、沿淮地区也从长江、淮河引水调水,天长市累计提引外水2600万立方米,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用水压力。 在智慧水利建设方面,安徽省响洪甸水库管理处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,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厅党组决策部署,加快推进智慧水库建设。 通过升级改造水情自动测报系统,完成对张冲雨量站的迁建、流波水位站的改建和燕子河水文站的新建,增强了洪水监测感知能力。在坝区安装了45个视频监视点,实现了坝区监视无死角。完善电子巡查系统,在库区4个乡镇重点地段增加视频巡视站点。进一步完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,补齐安装坝体混凝土温度计,更新保温层温度传感器,加强坝肩预应力锚索无损检测和长期监测,增加2个地震监测点,保障423个自动化监测点完好率。 尽管安徽省水利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但未来几个月内安徽仍面临较大压力。据气象部门预测,接下来5月份降雨量可能还会低于正常水平,这意味着现有的抗旱策略需持续强化,并随时准备迎接可能出现的新挑战。 省水利厅将密切关注旱情发展,加强雨情、水情、墒情和蓄水监测分析,坚持蓄引提调并举,千方百计增加有效水源,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,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。同时,也密切关注可能发生的强降雨,加强会商研判,强化监测预警,科学调度工程,严防旱涝急转,牢牢掌握水旱灾害防御主动权。 在安徽,水雨情监视系统不仅是一项技术,更是一种责任,一种对自然的敬畏,对生命的呵护。通过科技的力量,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管理水资源,更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。让我们一起期待,安徽的水雨情监视系统能够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,为这片土地带来更多的福祉。 水雨情监视:科技的力量
面对旱情:科学调度水利工程
提引外水:解决水资源短缺
智慧水利:数字赋能水资源管理
未来展望:持续强化抗旱策略
P
产品目录
PRODUCT
推荐文章
联系我们

猫密网页版入口 - 便捷访问,探索网红私密世界
联系人:李经理
联系电话:15666887396
QQ:2248893324
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光电路155号光电产业加速器(一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