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,都有一些默默无闻的守护者,它们就是水质监测站房。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建筑,却承载着保障我们水质安全的重任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质监测站房的世界,看看它到底有哪些要求,又是如何守护着我们的水质安全。 水质监测站房要求:从选址到建设,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水质安全 水质监测站房的选址,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建起来的。它需要考虑很多因素,比如土地、交通、通讯、电力、自来水以及地质等基础条件。你想想,如果监测站房建在一个交通不便、通讯不畅的地方,那数据传输和人员维护岂不是要费很多劲? 此外,监测断面的代表性也是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。监测断面应该选择在平直河段,水质分布均匀,流速稳定的位置。为什么要这样选呢?因为这样的位置能够更好地反映整个流域的水质状况。而且,监测断面距离上游支流汇合处或排污口要有足够的距离,这样才能保证水质均匀性。一般来说,监测断面距离上游入河口或排污口的距离应该在0.3公里到2公里之间。 水质监测站房的建设,更是需要严格按照要求来。下面,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水质监测站房的建设要求。 站房主体由仪器间、质控用房和生活用房组成。仪器间是承载系统仪器、设备的主体建筑物,它的使用面积一般不小于40平方米。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?因为仪器间的面积要满足仪器设备的安装,还要保证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操作和维修仪器设备。 质控用房和生活用房的使用面积,则是根据操作和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的。比如,质控用房可能需要放置一些化学试剂和实验设备,所以它的面积可能会比生活用房大一些。 站房的结构,一般采用砖混结构或框架结构,耐久年限为50年。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?因为水质监测站房需要长期运行,所以它的结构必须坚固耐用。 站房的抗震设计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要根据当地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计,这样才能保证站房在地震来临时不会轻易倒塌。 站房地面的高度,要根据当地水位变化情况而定。站房地面标高(士0.00)要能够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。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?因为如果站房被洪水淹没,那监测数据就会失真,甚至会导致监测站房报废。 站房内净空高度,不小于2.7米。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?因为如果站房内净空高度太低,操作人员就会感到压抑,不利于工作。 考虑到工作人员在水站工作的方便,建议修建卫生间(厕所)一间。其他用房可根据需要考虑。比如,如果监测站房位于偏远地区,可能还需要修建宿舍,以便工作人员能够长期驻守。 站房的避雷系统和地线系统,以及采水和给水、排水设施等,也与站房建设同步进行。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?因为避雷系统和地线系统可以保护仪器设备免受雷击损坏,采水和给水、排水设施则可以保证站房的生活用水和废水处理。 通往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有硬化道路,路宽3.0米,且与干线公路相通。站房前有适量空地,保证车辆的停放和物资的运输。 站房外形的设计因地制宜。外观美观大方,结构经济实用。在一些风景区和周边景物协调一致。 根据上述要求和当地情况,确定站房征地面积。 水质监测站房要求:从内部设施到安全防护,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水质安全 水质监测站房内部设施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下面,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水质监测站房内部设施的要求。 仪器用房的使用面积,一般不小于40平方米。其中,用于安装仪器的单面连续墙面的净长度不小于8米。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?因为仪器用房要满足仪器设备的安装,还要保证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操作和维修仪器设备。 工作辅助用房的使用面积,一般不小于20平方米。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?因为工作辅助用房要满足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,比如放置一些办公设备、文件柜等。 值守人员生活用房的使用面积,一般不小于40平方米。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?因为值守人员生活用房要满足值守人员的生活需求,比如放置 选址:水质监测站房的第一步
建设要求: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
站房主体
站房结构
抗震设计
站房地面的高度
站房内净空高度
辅助用房
辅助设施
道路
站房式样
站房征地
站房内部设施
仪器用房
工作辅助用房
值守人员生活用房
P
产品目录
PRODUCT
推荐文章
联系我们

猫密网页版入口 - 便捷访问,探索网红私密世界
联系人:李经理
联系电话:15666887396
QQ:2248893324
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光电路155号光电产业加速器(一期)